由《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所感所想
江南唐韵瓷2016.7.26夜---7.27凌晨
完善于7.27中午/下午
特此申明,人,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境界或者是知识水平,我结合自身多年经历,个人总结出三条途径。其一,多读有水准的好书以及多看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二,多去好地方走走看看;其三,多结交认识精神或者知识方面高水准的人。再不然,穿越古今,指不定更能增长见识,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最好再加上终身不娶,断子绝孙,才能更成全我沉醉诗书画艺的梦想。那种有家累还能博闻强识、才华横溢的人在我看来都是超人。诚然,显而易见的是,我总结出的这三方面与时下大多数人民大众的价值取向是相违背的。至于要有所才艺,与名利无关,并多年坚持下来,那更是不易。
这世道人心,普遍不太支持已结束学生时代的成年人读太多书。人民生活节奏紧凑,生活情趣普遍不是很高雅。我虽仍是俗世凡人一个,亦是处于离不开以金钱作为基础的烟火人生,但早已看淡名利。我喜欢黛玉那句话:“我是为了我的心。”人生苦短,我觉得随心随性是一种对自我的尊重,并不想为名利所累。我是钱的主人,可不能让金钱反过来将我奴役了。名利对纯良之人可能会紧闭大门,但是知识不会。最近我读了《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这本书,更是心怀一种看淡红尘沧桑的超然。
我之前买过不少故宫题材图书,不下千元,今次这本很不一样。首先,从体量上看,它很厚重,比我之前任何一本故宫摄影作品集都厚、大、长。它有406页,重达4斤9两多,几近5斤。价钱也是我目前所有故宫题材图书里最高昂的,246元,还是我碰巧遇上一卖家给了优惠价,要不然的话就要像淘宝网里那些人卖的那价钱,接近300元。就是书的纸质并不很好,和一般比较好的书的资质一样,而不是我收藏的那些故宫摄影集里纸张那样的手感光滑的质地。其次,此书主编单霁翔先生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大人。我从没买过他主编的书。院长大人出手,必是不同凡响。我曾在《新闻联播》里看到过关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单氏工作人员的介绍。老一辈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可不易了,其中有个名叫单士元的人物,很能干,图片显示长得也很不错呢。现实中我也很喜欢一个姓单的孩子,名叫单磊,今后怕是不得见了。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此书里几乎满满的清末老照片啊。单是这一点就把其它我那些故宫摄影作品集打败了。今人拍的照片自然更好看。但还是古意浓浓的故宫照片好呀,重现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时刻。
亲,您知道何为“穿越”吗?我读这本书就感觉像是穿越了一回。自从7月18入手这本书,我便潜心阅览,别的书暂且搁置一边。亲,除了在影视作品里,您还看过群臣跪拜皇帝的场景么?此书第94页上面那帧照片,真实向读者呈现了1922年一群官员在乾清宫丹墀东侧跪拜准备离开乾清宫的溥仪的场景。
安意如姐姐著书《再见故宫》里写到慈禧的章节时,提及储秀宫,大致这么写过------宫殿还是如同以往一般华丽,只是,少了曾经那住在其间的人,这华丽的宫殿,就是少了一些生气,显得死寂沉默。我看我之前收藏的那些故宫摄影集,也有类似遗憾。那些建筑物自然都是历经风霜的古建筑,但是几乎都是没有人的。即便偶尔有人被摄入照片,那也是现代的游客。
这下《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这本书好了,让我第一次看到了有活生生的清朝人在里面的照片。
第65页,1900年的太和殿内沥粉金柱被一个扎鞭子的清朝男人抱着。可惜他没有面向照相机这边,读者看不到他的面容。这人抱着这柱子,可以很直观地让读者知道,这柱子有多粗,一个成年男子只能抱它半圈。令我倍感忧伤的是,此人定是早已作古,这柱子至今依然在紫禁城太和殿里挺立,并且直到我死去,它还会默默挺立着。第59页有一张同样摄于1900年的太和殿前日晷照片旁站立了一个人也让我有这种想法。我不由得想起德珍姐姐在05年《清风拂面》画集后记里,面对泰陵妃园寝时的感慨:“生,所为何来啊,千秋皆成一抔土。”我现今对于这一点越发深有体会,越发觉得人生在世很多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竟打从心底生出些禅意来。不管我当下多么在意何人何事,对于百余年之后的世界来说,就像从没有过一样的。我的人生,最终恐怕不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不可磨灭的印迹。
所以,随心随性过好每一天,尽量自我调适,减压生活,我觉得这样才是最对得住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已然不愿,也没有心力太牵念什么。
第80页的断虹桥是我早已在别的故宫摄影作品集里看到过的。这本书的相关文字介绍很不一样:“此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诸桥之冠。断虹桥始建于元代(一说明初),是紫禁城中最古老的石桥。”这么美好又历史悠久的石桥,明清历代帝王肯定都曾从其上踏过,宫中不少人都踏足过。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座石桥而已。然,现今,那些人都早已化作历史云烟,此桥依然安在,有着比有灵性的人更为长久、坚定的生命力。
第115到第120页,都是注明了“约1922年”的坤宁宫照片,主要展示坤宁宫东暖殿的室内、东暖阁室内的场景。此书文字谨慎,没有明确写为何摄影内容这般喜庆,我估摸着就是与溥仪大婚有关。溥仪大婚是在1922年12月1日。可惜这些照片里都没有人的,难道是为留点悬念在下一本里再说?再回过头去看第18页上篇内容简介,倒数第4行写道:“照片中洞房的一切陈设,应为紫禁城里的最后婚礼------溥仪结婚的场景。”
第212到第215页,共有6张建福宫花园照片,前面3张是很可贵的。1923年6月,仍居于紫禁城内的溥仪怀疑下人偷盗宫中物品贩售,就意欲彻查此事。结果,他此举不但没能查出真相,还使得那些太监把建福宫整个烧了。这和圆明园的毁灭一样,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福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很多人都知道,乾隆皇帝喜欢下江南游玩。他为了能在紫禁城里也能领略江南风光,遂命人在这并不大的空间里匠心独具地建起了建福宫花园。当中有诸多亭台楼阁、江南美景、珍宝古玩等等。本书第213页里写道:“这里殿阁亭馆错落有致,假山叠石点缀其间,是一座集庄严大气与玲珑秀美于一身的宫殿园林。1923年6月,建福宫花园的绝大部分建筑被火焚毁。”所以,这个自然段我一开始提及的那3张照片很可贵,是那场火灾之前的建福宫花园照片,让读者得以稍微看到当年光景。
第362页到第385的照片是“崇陵工程纪实、竣工纪实组照”。这是一组绝顶珍贵的照片。中国皇陵建造过程,直观来看,只能通过这一组空前绝后的照片。因为光绪皇帝之前的皇陵建造工程是没有拍照的,他之后宣统皇帝的陵墓不算是什么皇陵。而慈禧陵的建造工程并没有被拍成这样的过程性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崇陵建造的全过程,并兼带“对沿途御道、行宫、内务府、八旗、绿营营房等处新建与维修的照片实录”。
这本《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上篇《从紫禁城到博物院》和下篇《皇家苑囿与陵寝》。上篇总体上按照从前朝到内廷的顺序来逐一细致展示老照片。下篇内容除了景山,其它都是宫外景象。这本书做得真的很良心,内容超级充实又详实。虽然通篇都是枯燥乏味的说明介绍性文字,但是我读着还是兴致盎然。我此文以上只是罗列了最令我心动的几部分进行些微讲述,如若这本书的内容我要面面俱到地来陈述,那我可真吃不消。
总之,这本书对于故宫爱好者而言,是一本很赞的读物。200多元的价格,它绝对是超值的。
我目前期待《故宫藏影》系列图书第2本尽早面市。第2本是叫做《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宫廷人物》。我觉得第2本我肯定会更喜欢,因为第2本里会收录那么多清朝宫廷人物的真实照片。我最想看的是珍妃。那里面肯定是慈禧太后最多吧。说起来第1本里第105页告诉我,故宫是从1900年开始使用电灯的,那很可能是在慈禧与光绪仓皇西逃再回到宫中之后,宫里才出现了电灯这种新奇物品。珍妃就是那一年死的,可惜了,不曾享用到电灯的光明。
一个人死去真正可带走的恐怕只有灵与肉,才与貌,记忆与气质这种真正可谓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这本书里那些拍摄照片的人应也都不在人世了。我觉得人生一大幸,就是成为大量后人的回忆,比如那些宫廷人物,还有“东方画姬”德珍姐姐。这,恐怕也是很多人想出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我既希望死后成为很多后人的回忆,又无意追名逐利,实在是有些矛盾呢。
我觉得人上了点年纪之后,心态什么的会有明显变化的。我有时甚至觉得,变得成熟懂事也未必是好事,意味着青春的激情、热情大大减退,对生活有点麻木态度。至今犹记,青春年少时,我对凡事都感情充沛也不觉得累,即便再受伤也对人事物常怀牵挂。那年月我对于一本4拼1的漫画都能如饥似渴地在3天内读完,大热天下午去捉蟹也毫不在意,可以天天不睡午觉。那时我没有后来的才情,更没有什么藏书。我甚至有些怀念那时的我,不及现在读懂人性、看透人心,天天年年也不担心时光流逝,那时傻傻的多好呀。中学时有时我听闻女生说我相貌好看,我还可偷着乐一会。而现今奔三的我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已是有些麻木不仁。中学时我只道乱世存在于历史,后来我认为,所谓“乱世”,时时处处都在。人与人之间往往并不存在和平共处,相互倾轧才可能是相处之道。而且倾轧还经常是与名利无关的,更有甚者,将恩将仇报视作理所应当。
我越发厌倦了这样的现象。转念一想,我对他人常怀不满之心,问题则很可能出在我自己身上。因为我学不会欺善怕恶、蜚短流长那一套,所以还是诗书画艺的世界更适合我。我现在书多了,看书竟没了年少时的激情与记忆力,只是持之以恒罢了。我现在对于流光飞逝亦隐隐有了恐惧之心,对生死既是看得明白,又执念于生,对死亡也有恐惧心理。这一点,青春年少的人就完全没有吧。在他们眼前,似有着无限光明美好的未来,他们对于前途充满种种美好的期许,未来充满了未知,年轻真好。
从小到大,我不变的还是温和待人之心。不管别人如何,我自己要做个有涵养有素质的人,历来反感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即便被人认为是软弱无能亦无妨,我不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其实对于那种欺善怕恶的人,有一招很管用,就是对之一直置之不理,再不与之来往。对方这才对我重拾尊重之心。但我不是那种爱耍小性子的人,我决定不来往就是真的不愿再来往了,不会给对方任何改过自新的机会。因为在过去的交往中,他已然对我表现出大不敬,那是两人之间难以消弭的芥蒂。
总之,对我而言,还是多读读写写画画好,其间可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还可避免与他人产生过多的牵绊,避免了太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不喜欢人们那样,对抽烟喝酒、扑克麻将、赌博六合彩、大人不读书、丈夫婚后伤害妻子的现象不批评,却对于不结婚、终身纯洁的人持批评态度。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我这么单纯的人如若在清朝入得宫去,必将不得善终。
我多年的人生之中,最深得我心的就是书画和心如姐姐了。我也必将如同清朝最后三位皇帝先生一样,断子绝孙的。诸事我已看淡,奢求长生而不得。我藏书,就是希望书能永远属于我。然而,我自己并不能永远存在于世,相对于漫漫青史,我的人生实在是太短暂。那么,那么多书画并不能永远属于我了。我又没有后代,不想到时把书画充公捐赠,也不想烧毁,咋办呢?
我现在越发喜欢大和和纪《源氏物语》 漫画开篇时的一句话:“人生如梦,短暂无常,繁华富贵都是假象,何须迷惑?”这和我国的《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在世,如梦一场。120年之后,还有谁会记得我呢?就像《红楼梦》最后所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纷繁世间留不下我的足迹。
依然恒爱你们。
【终】
我在此向诸君推荐看看半部电影 1987《末代皇帝》电影前半部分 这部电影那些宫廷场景都是在紫禁城实地拍摄 并且进入了三大殿 这是其它所有在紫禁城里拍摄的电影不曾做到的 并且 这部电影很纪实又不乏趣味 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我原先也很推崇另外四部80年代在紫禁城里拍摄的电影 但是 随着我对清宫人物逐渐了解 慢慢发现刘晓庆主演的《垂帘听政》里面有杜撰的桥段 实在过分 真有些混淆视听了 明明是在真正的皇宫里拍摄的电影 编剧还那样擅自虚构 那里面丽妃善舞 之后被慈禧整成人彘 可是历史上真实情况与这完全相反 丽妃并不善舞 身体素质不好 慈禧对她可能关爱有加 丽妃后来活到了光绪年间 当我得知实情之后 真有些不高兴 感觉那种在皇宫里拍的电影也掺入了恶俗的宫斗剧情 那么后来刘晓庆主演的《一代妖后》里面 慈禧用指甲套刮同治的皇后的脸 也很可能是编剧杜撰的血腥桥段 我觉得我还蛮大度的 之后电影里说慈安可能是被慈禧的糕点毒死的 这一点我都姑且接受吧 其实客观上 我也知道 慈安之死目前在史学界依然还是一个谜团 电影要那样拍就那样拍吧 只是 丽妃的荧幕形象 我真的不能接受
我也很谢谢个别QQ群里的群友 有个群友在群里提及故宫出版社出的《故宫藏影》等书 要不是他说 我是绝对不知道要去买的 还有费雯丽 奥黛丽赫本粉丝QQ群里的群友最近也让我买了关于这两位国际巨星的好书 所以 结识一些这方面的友人 对自己还是好的
有人说我怎么总是单身什么的 试想想 如若现实中有哪个女生 可以让我觉得与之相处 比读书 写文 临画更有趣味 那我还会单身吗?
恒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