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意外之旅
金沙遗址之于我,一直都是有些陌生甚至模糊的,浸淫在中原文化的学习中,一直觉得古蜀文明遥不可及,只是恍惚知道它和三星堆遗址有着深厚的渊源,但究竟如何神秘、如何举世瞩目、如何令考古学家辗转反侧,却是难以言明的。于是,对于我这个爱钻博物馆的人来说,便对古蜀的神秘愈加心向往之。
此次金沙之行,却是颇有些意外,假期原本也是打算去博物馆看看的,只是还未选好地点,莫名其妙的,总觉得金沙博物馆路途遥远,因此也就从未提上日程。碰巧那日坐公交车,无意中瞥见站牌才突然发觉,原来自己距金沙遗址并非遥不可及,坐着公交车颠一会便到了,甚至不需要中途换车,那还犹豫什么呢?于是背起小相机就出发了。
虽说是临时起意,提前的准备工作却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从网上搜索各种资料、简介、纪录片,进行初步的学习了解,然后又根据资料对比了三星堆文化, 联系之前所学不多的历史知识,隐约知道,此次旅程,定是不虚此行。
二 古蜀金沙
一处古迹,越是万众瞩目,就越有充实的资料可供参考学习,对于一个普通的学习者而言,所得到的收获就越多,反而学术见解便有些难逃思维定式了。但金沙遗址却算是个例外,对于金沙遗址的发现,直接将川史提前至三千年前,并为三星堆文明的一部分谜题提供了解疑的佐证,单就这方面而言已是居功甚伟了,而更让人着迷的,或者说令一个历史爱好者着迷的,是它赋予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因为没有足够且确定的考证,反而令想象的空间无限延展。大凡世界每个文明的源头,都离不开浪漫的神话,在神话里,人类的祖先亦人亦神,天地万物、日月星辰、草木雷电,都有了神秘的力量,他们来自遥远的洪荒,被重重迷雾遮挡,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全貌,但隐约可以感受到祖先们的崇拜、喜悦、恐慌、迷惑......各种情绪的延展,构成了瑰丽奇异的神话,他们自太古洪荒而来,诉说着我们读不懂的信息和难以理解的情绪。于是,我们这些务实的后世子孙扫开厚厚的黄土,剥去神话的外衣,找到了我们的先人,想和他们对话。一代代人继往开来的努力啊,如今,我们已不相信华夏子孙是女娲用泥土捏成的,我们亦不相信文明的火种是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的,我们亲眼看到了美丽的蟾宫其实并没有嫦娥,我们知道了雷电也不是天神在发怒......神话,于是苍白了。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根本无法完成与祖先的对话,在原始洪荒的年代,万物皆有灵,而在科学技术至上的年代,我们的思维角度是“科学且客观”的。我们所做的努力,原来只是以我们的视角和信念去了解先人,学术性的、没有浪漫的了解。这无分对错,却又有些遗憾。
古蜀文明也从神话开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金沙的美,不完全在于独有的文化气质,更多的在于我们至今尚未完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们对它的了解,起于神话,自黄土中“邂逅”,它却无只言片语的字迹留下。它只是自豪的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却又似乎因着什么样的原因,不告诉我们它是如何成就了辉煌。它的故事和三星堆文明一样,天马行空,漫无边际,飘忽而来,倏然而去。因为不了解,所以神秘,因为神秘,愈加美丽。有人说三星堆和金沙文明,是古蜀先民高度文明的结晶,是一种不知名的神明奇迹,它就隐藏在一些难以破解的符号中;也有人说,这种与时代不太相符的先进,以及昙花一现,是由于外星来客的帮助;还有人说,我们的历史发展并非螺旋上升式,而是一种周而复始,一种高度文明被摧毁后,又从原始洪荒开始发展......众说纷纭,争执不休,究其根本,在于一种文明缺乏足够的考证,过于神秘的结果,引发了丰富的想象,却意外的瑰丽迷人。
我一直觉得,古蜀文明的神秘难解,却又和很多古迹不太相同,它带来的,是一种时空的联系与延展。确切的说,他是三星堆遗址的联系纽带,又为想象空间可向前追溯亦可向后推进提供了无穷能量。在我看来,神话,多是向时间追溯的,万物皆有灵,于是万物的神灵组成了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一种“空间”,它指向洪荒的过去,连接着未开化的先民们对天地的崇拜,是未加“科学”雕琢的璞玉;外星文明的理念,又是向空间拓展的,他在我们科技水平难以触及的远方星球,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对其崇拜、憧憬,但又无法看到,它是我们对自身能力的希冀和向往,指向遥远的未来。一种文明,引发了对过去及未来的猜想,难道不足以令人痴迷吗?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主体虽只有遗迹馆和陈列馆,其实却很大。地域大,信息量更大,一路走来,感觉头昏脑涨,腰酸背痛。有时候,去博物馆其实和去图书馆是一个性质的,重在于学习和探究,看似随意,其实并不轻松。你不会喝着咖啡、拎包薯条去博物馆,就如同你在学习的时候不可能一边看书一边看综艺节目一样,所以这次意外之旅的结果,就是回来以后不想再动弹一分,自然,没命的找书看纯属其后遗症!我想我跑题了~~~
我在博物馆里一路逡巡,其实和很多人的行程是相反的,并没有急切的去看传说中长达一米八的象牙、无数精美的青铜器和金器、色彩斑斓的玉器,以及大名鼎鼎的青铜小立人和金面具。我先去了遗迹馆。第一次,那么迫切的想看看,层层黄土究竟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可以将所有辉煌的过去掩埋,却又静静的包容着,在土层中悄悄留下蛛丝马迹,只等着一个机遇来临,就会举世震惊!遗迹馆是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发掘现场,远远近近、沟沟壑壑的泥土,虽在脚下,此时却似乎变得神圣不可侵犯了。站在厚厚的黄土间,第一次,心里有了震撼和敬仰,那些被翻出来的深层土壤,带着远古的气息,安静、浑厚,像饱经沧桑的老妇,有种包容的温柔,慈祥的笑着,讲述着上古洪荒的故事。于是,《周易》中坤的符号赫然眼前,“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在八卦万物类相中,坤的其中一项含义,便是土地,是老妇的形象,华夏先民的智慧可见一斑啊!已发掘的坑,都被标上了序号,旁边有注释,注明其功用、出土物品及其在陈列馆的位置,极为详尽。我根据之前所查到的资料,头脑中努力想象着古蜀先民祭祀的庄重宏大的场景,颇觉气势恢宏。
陈列馆便是这些出土文物陈列之所,共分“远古家园”、“王都剪影”、“立于天地”、“千载遗珍”、“解谜金沙”五个展馆,展现了商周及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文化。在那个遥远的上古时期,古蜀的先民们在气候温暖、植被繁茂的土地上,开疆拓土、辛勤劳作,创造了惊艳后世的文明。辐射范围100多平方米的巨大榕树根,重达数十吨的香果树干,长达一米八的象牙,各种精心挑选的鹿角、兽牙,都诉说了古蜀先民生活的画面,是如此的令人惊叹,如此的惊心动魄。在远离中原文明、群山环绕的地方,先民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建筑、农耕、宗教仪式、手工技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娴熟技巧和高度文明,留给我们太多的目不暇接。
隔着厚厚的玻璃,依稀仍能感受到来自远古的余音,我们和他们隔得那么近,仅仅就只是这一层玻璃,但为什么,那么多的谜团我们却无法找到答案?如果说,时间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那么,时间是否真的可以赋予万物特别的灵性呢?经过岁月的冲洗,有些东西注定成为一种神迹。在第三展馆, 面对青铜小立人的刹那,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是不一样的!他庄严的站在那里,精巧的身躯仅仅高14.6厘米,但不知为什么,就觉得他无比高大,他不是站在陈列窗里,他是立于天地之间!这与他后面幕布所制造的白色高大身影的光影效果无关,他本身似乎就足够高大,除他之外,周围一切似乎都成了背景!他威严而认真,似乎会呼吸一般,仿佛带有特别的魔力,感召着人们不由自主的聚拢过去,我们的视角与他是平行的,但内心的感觉,却是在仰望!我感到心跳加速,拿着相机的手都有些发抖,拍了好几次才有了比较清晰的照片。恍然间,似乎有种错觉,跨越过千山万水、群山阻隔,我终于见到他了!他是与众不同的!人们安安静静的在他身边聚拢着,不再淡定从容,所有人突然间没有了说笑,有些不受控制的庄严气息在空气中充溢、流动。我在参观完其它陈列品以后,又回到了青铜小立人的陈列窗,不止一次的靠近他,而那种特殊的感觉,在靠近后便再一次袭来,不管看着他多少次,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动与悸动。不知在那遥远的过去,他庄重的站在祭台上时,古蜀的先民是否也是这种感觉呢?
我抛开那些无厘头的小感性,一路走来,一路疑惑。古蜀文明,显然不是凝固僵化的,李白虽在《蜀道难》中写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现在看来却是未必。在出土的数量庞大的礼器中,明显带有中原文化的影子,那些“天圆地方”的信念,那些礼拜天地的礼器,甚至用龟甲卜筮都像是同宗同脉的,似乎古蜀与中原地区有着文化上的联系,但,他们是如何与中原文化进行沟通的?他们如此繁盛的文明,为什么没有任何文字留下?若当真与中原文化有联系,为什么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却没出现在这里?中原的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给这段文明留下一星半点的记载?他们在哪里冶炼制作青铜器?他们的原料从何而来?他们的社会体制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太多太多的疑惑,最终只得到了“尚待考证”的答案。
三 后记
如今社会,想是没有多少年轻人喜欢去博物馆流连忘返了,起码没有人在休假的时候跑去博物馆累的腰酸背痛不说,又抱着厚厚的书回来恶补各种知识,但我是甘之如饴的。品读历史,其实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人士而言,也不在于多少专业学术的研究,走马观花,或者过眼既忘也未尝不可,没必要和老学究似的带着厚厚的眼镜片非要弄个一清二楚。我想,对于我们多数人而言,仔细的思考历史,与其说是学习历史文化,不如说是一种对自身及人类社会的反思吧。
记得小时候,我们所接受的普遍观点是古时候的人们往往未开化,愚昧的思想,落后的生产力,社会体制也不完善,于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便理所当然的要比他们先进了。再好些的,也不过是带着些许同情的意味,感慨着:“哎,那时候的生产力低下啊”如何如何。小时候不懂,只是兀自疑惑,那为什么古人写的诗那么好,写的字那么美,建个房子那么漂亮,我们咋就不行呢?
随着年长,很多事情便有了答案,也终于明白了,我们未必真的比我们先人高明多少,我们的先进,是踩在他们巨人的肩膀上成就的!我们有什么资格以先进或者落后来评价他们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棋魂》里那个有意思的对话:一人问,历史上最伟大的棋手是谁?有人说,是本因坊秀策。于是有人说,现代围棋进步了太多,古人的围棋太傻太天真,现代定式就能搞晕他。于是另一人问,如果本因坊秀策学会了现代围棋定式会如何?是啊,会如何呢?动漫里给了我们答案,横扫千军,无敌天下!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在远古洪荒的时代,我们的先民一无所有,他们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要与野兽自然搏斗,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创造力,在实践中,经由一代代的人们传承、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精彩,而我们,也在此基础上,一手秉承先人之志薪火相传,一手运用智慧与经验开拓创新。我们的使命,其实也如《棋魂》所讲,“为了连接遥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去博物馆的益处,在于面对我们祖先的遗迹时,我们可以认真思索,我们是怎么来的?我们要做什么?在遥远的未来,我们能够留下什么?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是什么位置?在浩瀚无穷的宇宙中,我们人类又是什么样的定位?
一代代人的考古工作,留在一方或大或小的博物馆里,供人们追溯、思考。但面对这些灿烂辉煌的文明的时候,面对疑团接踵而至的时候,我们总是有太多的无奈,留下了太多“暂无定论”、“尚待考证”,这些疑团撕下了我们自以为是的狂傲,带着无奈、遗憾、不甘和深深的敬仰,却依然孜孜以求,而最初、最深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就想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祖先在做什么?他们生活的好吗?我不是一个标准的乐观主义者,但每次面对未解之谜时,我依然乐观。宇宙时空中,我们只是过客,有些事,不是人类可以触及的,而我们的努力,也并非要揭开所有的谜团,而是像我们的先人一样,孜孜以求,传承开拓,努力“连接遥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