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的浪潮我们都渐行渐远,谁都不知道会在那一刻遇到礁石,撞得满身是殇,当然我们也根本不能保证那个唯一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刻出现在你身边,给你温暖。所以啊,唯一等于没有。如果非得要执着于此,那么注定了就是一份伤人伤己的周旋,苦了自己,为难了对方,就连曾经视为全部的唯一也会离开、、以为只是最后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其实,自始至终都只是你一个人而已!

    有时候,总在失去时才后知后觉,一些人,一些事,以为只是生命中一抹浮云,以为可以从此相忘于江湖,却在别离之际发现,那些过往原来早已扎根在心底,拿不掉,抹不去。 也许永远不能用永远标志!

    诗经里说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可这个世间的诺言从来都是用来随风飘逝的!我们年轻岁月里的那些温暖! 在岁月的匆匆里,在阵阵的寒风中流传至今的还有多少?

    喜欢在夜深的时刻读一篇文章,回忆一段岁月,茫然的一天给自己一个记忆中的温暖!深冬的日子里是一壶清茶,迷茫的日子里是一段记忆!

    煮一壶茶,记忆里校园中的那棵梧桐还在深秋的时节里落满路途的脚印,记载满院的笑语,粗壮的枝干刻满了岁月的留恋!

    佛曰:“有种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中,生于弱水彼岸,炫灿绯红,那是彼岸花,彼岸花开,花开彼岸,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由于佛语,由于传说,这种花,总是给人美丽而悲伤的暗示,但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每年的九月都会来这座山上,像山雀一样穿越林间,两手握着满满的花朵,心里沸腾的是满满的喜悦,不明今生,不思前世,只懂满山的快乐都占为己有。

    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人生怎么能只如初见!那些时光里的记忆还有阳光下的温暖,随着梧桐的年轮,一轮又一轮,装载进岁月,悠悠荡荡,最终的话语也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转变成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绝!

    往事成风,浮云若梦,心却不成空。青山依旧,岁月仍在,少年时的志向啊!想来至今也没有消除!年青的梦想,在成长的路上,一步一坎坷!都少次在失败中哭泣,在寒风苦雨里颤抖!是那些不负韶华的温暖催促着前行!

    想是岁月里的浮云,静静的路过,悄悄的看,独留一份温暖!记忆里当初那个热血的男儿。也曾吴钩轻挂,将阑干拍遍!摇摇的回望,这经年的记忆,多少温暖。请允许壮志重翻,看凌云上了几宵!让这人生不负韶华的温暖!

    如水秋夜,于轩窗下静坐,煮一盏清茶,在岁月的深处聆听光阴流淌的声音。窗外雨潺潺,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萧索,一缕疏菊的幽香合着清风的呢喃轻轻的拂过,吹醒了心底许多曾经遗忘了的往事。岁月荏苒,此刻就这样漫不经心,听窗外的雨敲打着窗棂,看路边的菊在风雨里挺立,喝手中的茶,直到淡然的无味。人生竟是可以这样的淡泊,只要一点点宁静,一点点慈悲,在深沉暮色的暗淡光影里,不改旧时颜色,不忘华美初心,在一曲清凉的丝竹清音里,看乱云飞渡,归鸟迷途。

    记忆中的菊花,总是恬淡素净,疏离尘世的。秋日,本是万木凋零的萧索季节,可菊却独独选择了在这样的季节里开放,那霜降的清秋,风气的午后,迎风傲然的菊竟是那样的遗世独立,不染尘埃。她的生命,为这万物沉寂的秋日人间平添了几分生命独有的色彩。

    菊花似一位看透岁月沧桑的老者,她伫立在光阴的长河里,远离了浮华的喧嚣,而选择了清醒通透的宁静。时光流转,云水千年,在那历史的风沙中,菊花一如既往地守候,她走过姹紫嫣红的春天,走过繁花似锦的夏日,选择了落叶萧萧的秋日。当过往的喧嚣已成岑寂,当繁盛的往昔只是过往,唯有那株素菊,依旧在黄昏的篱院,或者叶落的小径,安静的生长,她一如既往的淡定平和,安然自若,不问聚散,亦无悲喜。

    一瓣素蕊,两片心香,几段故事,她从不与人诉说过往,亦不曾为谁做过停留,只在简约娴静的光阴里,看来往的过客,用红尘往事,在心头缠绕。她虽不会为谁心生牵念,但是千百年来,多少的文人墨客却将她引为了知己,为她倾注深情,开始只要一粥一饭,一山一水,一树一菊花的生活。他们亦是用了手中的笔,为菊花写下了万代风华的词章,他们在菊花里放逐理想,在诗词中徜徉人生,那几株菊花,或许不够美丽,也不够高贵,却是简单质朴,素洁清香,足以让他们在其中打捞一个深沉如海的昨日遗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 陶渊明 《饮酒》

    说到菊花,自是少不了五柳先生。世间之人,最钟情于菊花的,莫过于他了。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多少人的情思牵引到了那东篱山边,草木深处的人间盛境。陶潜先生居住在烟火俗世的热闹凡尘,却丝毫感受不到车马的喧嚣,问他为何能如此,他说只要心志高远,选择宁静,不与俗世喧嚣为伍,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他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也许这世间,只有菊花才是他心灵的归宿,只有南山才是他梦中的桃源。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还有诗人,在风中,将菊花守候。

    那是南山菊花开的最好的一年,诗人舍弃了仕途,决心归隐田园,在如菊的恬淡岁月里,饮酒耕犁,醉心写作。兴起之时,抚琴吟唱,一缕菊花香,一盏菊花酒,几首菊花诗,就延伸成为诗人心底最初,最纯真的守候。他乘月而归,醉倒在菊花丛中,伸手,掬一揽明月,洒下人间片片清辉,让这如水的月光,在这东篱的菊花丛里肆意的流淌,此间的真意,真实欲辩忘言。

    心向往之,方可心静。他选择了饮酒东篱,追寻桃源,将心中的苦恼和人生的失意与彷徨化作了清茶与丽酒,几盏下腹,便再无苦闷与惆怅。人生苦短,你我又何必自我束缚,追寻内心,随心随性,方得安宁,方得始终。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唐 司空图 《典雅》

    春日里,百花吐芳,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艳丽。雅人诗客在这样的宜人季节里,沽酒而酌,醉里不知乾坤宽,一片冰心在玉壶。他们所高坐的茅屋两旁几丛修竹随风婆娑,掩映之下,斑驳的竹影更平添了茅屋的清雅。高朋与雅士相伴而坐,鸿儒谈笑,道古论今,共赏着屋外的绵绵细雨和着直插云霄的修竹。这般的境界,我想在任何人的心中,都是可以酿造成一段典雅的风景吧。

    或值雨过初晴,白云浮空,幽鸟相逐,山谷清幽空旷,清泉随意流溢,百丈飞瀑如银河泻天,滔滔不绝。在苍松绿竹之荫,隐者高士妙手操琴,悠悠然弹罢高山流水一曲,眠琴于膝上,饮茶于竹林,丝竹的清音缭绕而未绝,飞瀑的妙音与琴声的天籁相将而共远。在这清幽冷傲的山水之间,经过一场风雨的洗礼,百花渐渐凋残,默默地飘零而下,离开枝头,无言地在地面或水面溅落,这样不声不响地静穆更是独显一份清幽寂静。

    高人雅士,就在这清幽典雅的人间盛境中忘怀俗世的得失荣辱,倘佯于自然的山水风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骋胸而逸怀,犹如秋日菊花的孤芳自赏。岁华如流,光阴逝水,多少次午夜梦回,多少次游园惊梦,昨日早已物是人非,粗瓷暗淡了时光,窗檐结下了时光的尘网,弦琴落满了岁月的尘埃,唯有那一株瘦菊,收存着古人典雅淡然的情怀,穿越云水千年,在今生抵达。她淡看荣辱,笑看繁华,处世淡然,待人平和宁静,安然于时光的彼岸,不问过往,不诉离殇,在清清浅浅的岁月里,流淌着千年不变的典雅。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 元稹 《菊花》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他对菊花的爱,自古至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菊花也因了陶潜先生的情怀逐渐成了超凡脱俗,不与世耽的隐逸者的象征。宋人周敦颐曾感慨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实,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当年亲手载种的菊如今已经开的开得灿烂,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秋日里明媚的菊花,不觉日已西斜。这绕舍而生的菊花竟是这样的幽雅,清新恬淡,恍惚之间,好像看到了陶潜先生在菊花丛中淡然微笑,他站在秋日的风中,清瘦,孤傲,他飘飞的衣袂是多少人梦中期待的花开,他眼中的决然是千年不变的执着。

    诗人的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如果对菊花没有入骨的热爱,怕是生不出这般的情深。诗人也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万木凋零,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处孤寂而淡然,无论世事人情如何,他依旧不改情怀,不移本色,为清冷萧索的秋日人间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娓娓道来自己对菊花的热爱,让我们看到诗人在秋日黄昏里倚篱赏菊,醉倒花前的快意。若是深陷红尘,无法决然转身离去之人,遇见这般的风景,怕是足以淡然心性,携一剪流云,带几卷淡泊,出离喧嚣,只在菊花丛里,赏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任凭韶光流逝,他只在这最深的红尘里与秋日菊花为伴,相守一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 郑思肖《寒菊》

    百花都在春光明媚的时节里盛开,唯有菊,在秋日里绽放芳华,从不与百花为伍。人间万木凋零的时候,她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与凌厉的风霜做斗争,却不与百花争妍斗艳,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被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写尽了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是不染尘埃的隐者,是不慕繁华的高洁志士。菊花的傲世独立,旷古情操,亦是诗人的风骨与性情。诗人以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自比,表示自己坚守高尚的节操和爱国的志向,宁死也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菊花的铮铮傲骨,亦是诗人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这首诗是写菊花,又何尝不是在写人生呢。菊花是诗人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人格的歌颂。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生而为人,我们当如菊花,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要拾起一身的傲骨,不怕寒风相摧,不向霜雪低头,只为自己,为人生,搏一个横刀跃马,哪怕生命稍纵即逝,哪怕转瞬一切都烟消云散,也要无悔自己的付出。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清 曹雪芹《咏菊》

    菊花和梅花一样,历代被作为高洁人品和情操的某种象征,历史文化的积淀,使人们对自然山水和花草树木涂上了浓重的人文色彩,人们总是借草木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

    就连十年一梦的曹雪芹亦是深深的爱着菊花,在红楼里,他用一支妙笔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形象,又借用潇湘妃子的才情不惜笔墨的吟咏菊花。红楼梦里第三十八回林潇湘夺魁菊花诗,在那场咏菊花的诗会上,共有十二首菊花诗,想来曹雪芹亦是爱极了菊花,“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我想,曹雪芹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情愫亦是只有菊花懂得,所以他才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冰清玉洁的林黛玉,并借黛玉之手写下自己对菊花高风亮节,伟岸不屈的赞赏以及自己超然若脱的理想人格。那一句“孤高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真实将菊花问道无言。

    细细数来,十二首咏菊的诗竟有五首与陶渊明有关,“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想来,曹雪芹亦是借了菊花诗来表露对五柳先生的倾慕与崇敬,仕途失意,家道中落的曹公亦是想要与五柳先生一般,归隐南山,漫步田园,东篱采菊,和菊花朝夕相伴,做知己友人,任红尘翻滚而过,俗世与他,再无瓜葛。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菊花开在深秋,在重九之日最能惹起相思,诗人白居易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勉强登上高处向家乡的方向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他心情沉重地遥望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在这容易惹起相思节日里,独在异乡的游子也只有共同遥望这迎风盛开的菊花,遥寄一曲相思,聊以慰藉吧。古人在重九之日亦是不仅仅登高饮酒,望乡抒怀,他们也采菊簪于发际,杜牧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诗人登高极目远眺,眼前秋水长天的景色让他欣喜,欣喜之余便折来菊花,插于发髻,增添乐趣。无论是在凡尘俗世的生活里,还是在隐者云集的寂静山林里,菊花都成了不可缺少的草木,不可改变的风景。

    人生百年,匆匆一瞬,多少人,都是过客,陪伴着你我走过一程山水,穿越一段时光便分道扬镳,下落不明,此后任你山河踏遍都再也寻觅不到踪迹。走过红尘阡陌,品过浮世清欢,才明白,原来很多人都只是看过便忘的风景,人生不过一场萍聚,没有人会为了注定的离散始终如一的停留。而草木,不论卑贱,不管结果,亦不问离散,会一直轮回在人间守候。人心寡淡嬗变,聚散无常,在世俗烟火里,若是没有值得倾心托付之人,莫如与这菊花结缘一生,她虽然无言以对,却可以常伴左右;她虽无法给你风华绝代的过往,却可以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相守;她虽没有锦绣华服,荣华富贵,却可以给你一身的铮铮铁骨,让你历经风霜,依旧灿烂如阳,在枝头清笑。当你云海漂泊,离群孤索,她便一生相随,不弃不离;当你青丝染雪,容颜苍老,她也一如既往,淡淡相陪。

    人生在世,如镜花水月,今朝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或许明日就会梦成幻影,往事成空,与其追忆叹息,回首前尘时倚栏惆怅,不如放下繁盛的过往,择一个风气的深秋,归去,在东篱山下,采一束菊花,酿一壶美酒,写几行小篆,做一回陶潜,长醉菊花丛,悠然在南山。

    月下素菊,清香遗世。与菊相约,饮酒赋诗,隐姓埋名,江湖两忘。